数字电路·模拟之章

为什么叫模拟之章呢?是因为这篇主要是涉及模拟电路的部分。

门电路

CMOS门电路

要研究CMOS门电路,首先要认识MOS器件以及它们的特性。

MOS管的基本概念

MOS管全名叫“结型场效应晶体管”,我们平常见到的有以下四种

常见MOS管符号

注意看:箭头方向决定是N还是P,线的虚实决定是增强还是耗尽。

MOS管的符号也有简化画法,如下:

MOS管符号的简化画法

它们的特性按P、N和增强、耗尽,有所不同:

  • N沟道的,当\(V_{GS}\)接足够大的正向电压时,\(DS\)之间相当于联通。P沟道的,当\(V_{GS}\)之间接足够大的反向电压,\(DS\)之间相当于导通。
  • 增强型,开启电压为正。以\(N\)沟道为例,当\(V_{GS}>V_{GS(th)}>0\)时,\(DS\)之间才能相当于联通。耗尽型,截止电压为负。以\(N\)沟道为例,只要\(V>V_{GS(off)}\),其中\(V_{GS(off)}<0\)\(DS\)之间就能导通,也就是说为了让N沟道耗尽型的DS之间不再导通,\(V_{GS}\)需要一个足够大的负值电压才行。

为了加深对这个特性的理解,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面这个电路:

未知的CMOS门电路

约定:\(V_{DD}\)大于两管开启电源绝对值之和。

  • \(V_i=0\)(接低电平)时,\(T_1\)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\(V_{GS}=-V_{DD}<V_{GS(th)P}\),于是\(T_1\)两端相当于连通,\(V_o=V_{DD}\),输出高电平。此时\(T_2\)截止,两端相当于断路。
  • \(V_i=V_{DD}\)(接低电平)时,\(T_2\)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\(V_{GS}=V_{DD}>V_{GS(th)N}\),于是\(T_2\)导通,\(V_o\)输出地(0V),此时\(T_1\)截止,两端相当于断路。
  • 综上所述,这是个非门。

经典门电路的MOS管实现

MOS门电路
MOS门电路

对于CMOS器件构成的门电路,不允许输入端悬空,输入端经电阻接地时和低电平等效,输入端经电阻接电源时和高电平等效。

OD门

OD门全称为漏极开关输出门电路,它的电路长这样:

OD与非门电路详图

其逻辑符号为门电路符号里面加一个带下划线的菱形,如下:

OD与非门逻辑符号

OD门要正常工作,必须把输出端经过一个上拉电阻和电源相连。也就是电路详图中的\(R_L\),这样一来,输出的高电平具体是几伏,就取决于\(V_{DD2}\)而不是\(V_{DD1}\)了。

把多个OD门的输出端直接接在一起,可以构成“线与”逻辑,如下图所示:

线与接法

这时,有\(Y=Y_1Y_2\)。有时,线与的与门符号省略,直接用圆点表示。

在选取\(R_L\)时,应该注意以下原则:

  1. \(R_L\)不能太大,以保证\(V_{DD}-V_{R_L}\geq V_{OH}\)。在这个条件下,有: \[ R_{\mathrm{L}}\leq\frac{V_{\mathrm{DD}}-V_{\mathrm{OH}}}{n \cdot I_{\mathrm{OH}}+m \cdot I_{\mathrm{IH}}} \] 这里的\(V_{DD}\)当然是\(R_L\)连接的那个电源,其中\(n\)是OD门的数目,\(m\)是下一级输入端的数目(比如说,一个与非门一般有两个输入端),\(I_{OH}\)是OD门截止时的漏电流,\(I_{IH}\)是负载门每个输入端的高电平输入电流

  2. \(R_L\)不能过小,以保证“灌入”的负载电流不大于单只OD门可承受的输入电流。有: \[ R_{\mathrm{L}} \geq \frac{V_{\mathrm{DD}}-V_{\mathrm{OL}}}{I_{\mathrm{OL}(\mathrm{OD})}-m \cdot I_{\mathrm{IL}}} \] \(m\)是下一级输入端的数目。

传输门

CMOS传输门电路和逻辑符号

其特性为:

  • \(C\)接高电平而\(\overline{C}\)接低电平,\(V_o=V_i\),相当于信号直接通过
  • \(C\)接低电平而\(\overline{C}\)接高电平,相当于中间的电路断开,输出是高阻态。

三态门

三态门符号

三态门是一个正常的门电路外加一个\(EN\)信号,里面画一个倒三角。当\(EN\)为有效信号(上图是低电平有效,也就是\(EN=0\))时,门电路正常工作,否则,输出高阻态。

TTL门电路

我也不会分析,所以分析略。

这里这个OC门(集电极开路输出的门电路)就和前面那个OD门意思差不多,也有线与,也得算\(R_L\)的范围。不同的是,当输出端含有与非门时,要按与非门的门数计算,而不是端数。

对于TTL门电路,输入端悬空等效于逻辑高电平;输入端经过几十千欧以内的电阻接电源,等效于逻辑高电平;输入端经过几十欧的小电阻接地等效于低电平,当电阻升高到一定程度(一般是几千欧)以后,等效为高电平。

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

施密特触发器

施密特触发器是脉冲波形变换中的常用电路。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:

  1. 输入信号本来是低电平,上升的过程中电路状态发生转换时对应的输入电平,和输入信号本来是高电平,下降的过程中电路状态发生转换时对应的输入电平不相等
  2. 在电路状态变化的过程中,电路内存在正反馈过程,从而使得电压波形非常陡峭

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图如下:

施密特触发器

\(v_1\)从0开始逐渐上升,使得\(v_A=V_{TH}\)时,\(G_1\)门的输出端\(v_{O1}\)下降,变成低电平,于是\(G_2\)门的输出端\(v_O\)抬升,变成高电平。因为对\(v_1-R_1-R_2-v_O\)回路,有 \[ v_A=v_1-(v_1-v_O)\frac{R_1}{R_1+R_2} \] 抬升的\(v_O\)通过电阻\(R_2\)反作用于\(v_A\),使得\(v_A\)继续上升。于是,\(v_O\)迅速地达到高电平\(V_{DD}\)

在上述过程中,状态转换发生的瞬间,此时\(v_o\)还是低电平\(0\),有: \[ v_A=\frac{R_2}{R_1+R_2}V_{T+}=V_{TH} \] 解得 \[ V_{T+}=\left(1+\frac {R_1}{R_2}\right)V_{TH} \] 其中\(V_{T+}\)是施密特触发器上升过程中电路状态转换瞬间对应的输入电平,\(V_{TH}\)是逻辑门高低电平的分界线。

同理,当\(v_1\)从高电平\(V_{DD}\)开始下降,直到\(v_A=V_{TH}\)时,\(G_1\)门的输出端\(v_{O1}\)抬升,变成高电平,于是\(G_2\)门的输出端\(v_{O}\)下降,根据上面的式子,下降的\(v_O\)作用于\(v_A\)形成正反馈,使得\(v_A\)继续下降,于是\(v_O\)迅速地达到0.

同样,有: \[ v_A=V_{T-}-(V_{T-}-V_{DD})\frac{R_1}{R_1+R_2} \] 解得: \[ V_{T-}=\left(1-\frac{R_1}{R_2}\right)V_{TH} \] 其中\(V_{T-}\)是施密特触发器下降过程中电路状态转换瞬间对应的输入电平。

于是,可以得到施密特触发器的电压传输特性:

电压传输特性

中间的部分叫做回差电压: \[ \Delta V_T=V_{T+}-V_{T-}=2\frac{R_1}{R_2}V_{TH} \] 如果施密特触发器要正常工作,那么\(R_1<R_2\),否则会发生互锁。

施密特触发器的电路符号如下:

施密特触发器的符号

上面的同相输出,下面的是反相输出。

单稳态电路

单稳态电路具有以下特点:

  1. 具有稳态、暂稳态两个不同的工作状态
  2. 在外界脉冲的触发下,从稳态进入暂稳态,并在暂稳态停留一段时间后恢复稳态。这段时间的长度只和电路本身的参数有关,和触发脉冲的持续时间,强度无关。

这个工作特性可以类比声控灯,触发脉冲就是声音,无论你拍个手,还是长时间地播放声音,无论声音多大,只要能触发,它一次就亮那么长时间。

微分型单稳态电路

微分型单稳态电路图

如图,微分型单稳态电路由一些电阻、电容、或非门和非门构成。其前级由\(C_d-R_d\)构成一个微分电路,环路内由\(C-R\)构成一个微分电路。

输入端本来是低电平,当向输入端\(v_I\)加入一个脉冲时,因为\(C_d\)两端电压不可以突变,所以\(v_d\)会被拉高,于是\(R_d\)上产生一个向下的电流,负电荷流向\(C_d\)\(C_d\)开始充电,\(v_d\)开始下降。总的来说,微分电路\(C_d-R_d\)会产生一个尖刺,就像下图一样:

vd随vi的变化

\(v_d\)上升达到\(V_{TH}\)时,\(v_{O1}\)会下降的低电平,因为\(C\)两端的电压差不能突变,于是\(v_{I2}\)也跟着下降到低电平,于是\(v_O\)跳变到高电平,电路进入了暂稳态。

这时,\(R\)上产生了向下的电流,正电荷流入\(C\),电容\(C\)开始充电。随着充电的进行,\(v_{I2}\)逐渐抬升,直到其抬升到\(V_{TH}\),此时\(v_O\)下降为低电平,低电平反馈回\(G_1\)(因为此时\(v_d\)已经回到低电平),使得\(v_{O1}\)抬升为高电平,进而使得\(v_{I2}\)抬升。此时,电容\(C\)通过电阻\(R\)和门\(G_2\)的输入保护电路向\(V_{DD}\)放电,直至电容上的电压为\(0\),电路恢复稳态。

全过程的电压波形如下:

全过程电压波形

我们考察\(R-C\)回路充电的过程。从充电开始到变化到\(V_{TH}\)的耗时为: \[ t=RC\ln \frac{v_c(\infty)-v_c(0)}{v_c(\infty)-V_{TH}} \]\(v_c(\infty)=V_{DD}\)带入,有: \[ t_w=RC\ln 2=0.69RC \] 这就是暂稳态持续的时间。

\(v_o\)恢复稳态后,\(C\)还要经历一个放电的过程。放电的时间为: \[ t_{re}=(3\sim 5)R_{ON}C \] 其中\(R_{ON}\)\(G_1\)的输出电阻。整个电路两个相邻触发脉冲的最小时间间隔为 \[ t_d=t_w+t_{re} \]

积分型

积分型单稳态电路图

如图是用与非门、非门、积分电路构成的积分型单稳态电路。

当输入正脉冲时,\(v_{O1}\)变成低电平,但是因为\(C\)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,所以\(v_A\)仍然维持在高电平。\(G_2\)的输入端是两个高电平,\(v_O\)输出低电平,电路进入暂稳态。

此时,电容开始放电。随着电容的放电,\(v_A\)不断降低,直到低过\(v_{TH}\)。此时,与非门的其中一个输入变成低电平,\(v_O\)回到高电平。等到输入端的脉冲结束以后,\(v_{O1}\)又变成高电平,给电容充电,经过一段时间以后,电容充满电,电路恢复稳态。

全过程电压波形图如下:

全过程电压波形

在计算电容放电过程时,有放电等效电路:

放电等效电路

放电时,相当于\(R\)\(R_O\)串联,有: \[ t_=\left(R+R_{\mathrm{O}}\right) C \ln \frac{V_{\mathrm{OL}}-V_{\mathrm{OH}}}{V_{\mathrm{OL}}-V_{\mathrm{TH}}} \] 充电时,有: \[ t_{re}=(3\sim 5)(R+R_O')C \] 整个电路两个相邻触发脉冲的最小时间间隔为: \[ t_d=t_w+t_{re} \]

多谐振荡器

对称式多谐振荡器

对称式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图如下:

对称式多谐振荡器

那么有人就说了:这也不对称啊?其实,它可以画成这样的形式:

“对称”式多谐振荡器

对称式多谐振荡器是没有“稳态”的,\(G_1\)\(G_2\)被反馈电阻偏置到放大状态。在一开始的“不平衡稳定态”,门工作在转折区,有:\(v_{I1}=v_{O1}=v_{I2}=v_{O2}\)

现在,因为某些原因,给\(v_{I1}\)上加一个微小的扰动,使其有一个正跳变。那么,\(v_{O1}\)会下降,因为电容\(C_1\)的存在,\(v_{I2}\)跟着一起下降,于是\(v_{O2}\)上升,经过电容\(C_2\)而继续带动\(v_{I1}\)的上升,进入一个正反馈过程,此时电路进入了暂稳态。

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在接下来的分析里,我们要明确哪些电压是有外界电源保持的,哪些电压是纯数字(只有两个状态的),哪些电压是没有外界电源保持的,哪些电压是模拟(可以连续变化的)。因为这样才能知道是谁在对谁充电、画波形图时也比较方便。

有外界电源保持的电压,是纯数字的,作为门的输出端口电压出现;没有外界电源保持的电压,是模拟的,作为门的输入端口的形式出现。

对于\(C_1\),因为\(v_{O2}\)上升而\(v_{I2}\)下降,电流从\(R_{F2}\)流入\(C_1\),对其进行充电。这时,实际上是\(G_2\)的外接电源通过\(v_{O2}\),来对\(C_1\)进行充电。此外,流入\(C_1\)的还有门\(G_2\)输入级的电流。因为\(v_{O1}\)是有外界电源保持的,所以充电的效果是:\(v_{I2}\)缓慢抬升。

对于\(C_2\),因为\(v_{I1}\)上升而\(v_{O1}\)下降,\(C_2\)向电阻\(R_{F1}\)放电。因为一开始给了\(v_{I1}\)的一个向上的微扰,当\(v_{O2}\)反馈回来时,\(v_{I1}>v_{O2}\),但是\(v_{I1}\)是没有外界电源保持的,因此\(C_2\)会放电,把\(v_{I1}\)放下去。于是,放电的效果就是\(v_{I1}\)缓慢下降。那么有人就问了,既然一开始的所谓“不稳定的平衡态”,这四个电压都一样,\(C_2\)上本来就没有电。那么\(C_2\)放电的“电”来自于何处呢?是来自于\(v_{I1}\)一开始的正跳变后引发的正反馈过程。

电路的充放电回路示意图如下:

充放电回路示意图

接下来,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充放电过程。

对于\(C_1\):

C1充电等效回路

由戴维南定理,首先把所有电源接地,看进去等效于两个电阻并联,于是有: \[ R_{\mathrm{E} 1}=\frac{R_1 R_{\mathrm{F} 2}}{R_1+R_{\mathrm{F} 2}} \] 接着运用叠加定理,或者说以\(V_{OH2}\)为基准进行分析,得到等效电源: \[ V_{\mathrm{E} 1}=V_{\mathrm{OH}}+\frac{R_{\mathrm{F} 2}}{R_1+R_{\mathrm{F} 2}}\left(V_{\mathrm{CC}}-V_{\mathrm{OH}}-V_{\mathrm{BE}}\right) \] 对于\(C_2\):

C2放电等效回路

因为同时有两个电源伺候\(C_1\),所以它冲的比较快,\(v_{I2}\)抢先一步达到\(V_{TH}\),此时\(v_{O2}\)下降为低电平,连带着\(v_{I1}\)一起下降,然后通过\(G_1\)使得\(v_{O_1}\)上升。\(v_{O1}\)的上升又通过电容\(C_1\)传递给\(v_{I2}\),此时,电路进入第二个暂稳态,\(C_2\)开始充电使得\(v_{I2}\)下降,\(C_1\)开始放电使得\(v_{I_1}\)上升。从开始到\(v_{I2}\)达到\(V_{TH}\)的时间为: \[ T_1=R_{\mathrm{E} 1} C_1 \ln \frac{V_{\mathrm{E} 1}-V_{\mathrm{IK}}}{V_{\mathrm{E} 1}-V_{\mathrm{TH}}} \] 因为还是有两个电源伺候\(C_2\),所以这次轮到\(v_{I1}\)先上升到\(V_{TH}\),使得\(v_{O1}\)下降到低电平,因为电容\(C_1\)的存在,\(v_{I2}\)跟着一起下降,于是\(v_{O2}\)上升,经过电容\(C_2\)而继续带动\(v_{I1}\)的上升,又回到了第一个暂稳态。

电压波形图

非对称式多谐振荡器

非对称式多谐振荡器

非对称式多谐振荡器如上图所示,相比于对称式,非对称式少了一个电容、一个反馈电阻,多了一个\(R_p\)\(G_1\)输入端保护电阻。静态时,\(G_1,G_2\)工作在电压传输特性图的中点(转折区),即\(v_{I1}=v_{O1}=v_{I2}=v_{O2}=V_{DD}/2\)。其中\(v_{O1}\equiv v_{I2}\)\(v_{O}\)是有外界电源保持的数字信号,而\(v_{I1}\)是没有外界电源保持的模拟信号。

由于某种扰动,使得\(v_{I1}\)上升,那么\(v_{O1}\)下降,\(v_{O2}\)上升,通过电容\(C\)反过来作用到\(v_{I1}\)使其继续上升,进入了正反馈过程。当\(v_{O2}\)提升到高电平\(V_{DD}\)\(v_{I1}\)提升到\(V_{TH}+V_{DD}\)时,电路进入第一个暂稳态。

在第一个暂稳态,电容\(C\)经过\(R_F\)把电放到\(G_1\)门的地中,放电回路如下:

放电回路

因为\(R_F\)远大于\(R_{ON}\),有: \[ t=R C \ln \frac{v_R(\infty)-v_R(0)}{v_R(\infty)-v_R(t)} \] 由终了态电容等效于断路,得\(v_R(\infty)=0\),第一暂稳态将在\(v_R=V_{TH}\)时发生改变,得: \[ \begin{aligned} T_1 & \approx R_{\mathrm{F}} C \ln \frac{0-\left(V_{\mathrm{TH}}+V_{\mathrm{DD}}\right)}{0-V_{\mathrm{TH}}} \\ & =R_{\mathrm{F}} C \ln 3 \end{aligned} \]\(v_{I1}=v_R(t)\)下降到\(V_{TH}\)时,\(v_{O1}\)拉高,\(v_{O2}\)降低,反过来作用于\(v_{I1}\)使得它继续下降,\(v_{I1}\)下降到\(V_{TH}-V_{DD}\)时,电路进入第二暂稳态。为什么之前对称的多谐振荡器只能下降到\(V_{IK}\),而这里却能下降到\(V_{TH}-V_{DD}\)呢?是因为有\(R_p\)的存在.

这时,电容\(C\)进行充电,\(v_{I1}\)开始上升,充电回路如下:

充电回路

计算充电时间,有: \[ \begin{aligned} T_2 & \approx R_{\mathrm{F}} C \ln \frac{V_{\mathrm{DD}}-\left(V_{\mathrm{TH}}-V_{\mathrm{DD}}\right)}{V_{\mathrm{DD}}-V_{\mathrm{TH}}} \\ & =R_{\mathrm{F}} C \ln 3 \end{aligned} \] 当电容冲电,\(v_{I1}\)上升到\(V_{TH}\)后,电路又会回到第一暂稳态,如此循环,于是,一个循环的周期是: \[ T=T_1+T_2=R_FC\cdot 2\ln 3 \]

环形振荡电路

基本环形振荡电路

上图是基本环形振荡电路,由3个非门首尾相连构成,利用非门之间的传输延时\(t_{pd}\)来进行振荡,它的周期是 \[ T=2nt_{pd} \] 但是这个周期太短了,而且不可控,于是可以通过加阻容的方式增大这个延时:

实用环形振荡器

\(v_{I2}\)发生负跳变时,这个负跳变由电容\(C\)传递到\(v_{I3}\),使得\(v_{I3}\)也被下拉。但是\(G_2\)的输出口上呈现出高电平,于是电容开始充电直到达到\(V_{TH}\)。电容的充电回路如下:

充电回路

主要是由\(V_{OH2}\)\(G_3\)的外接电源\(V_{CC}\)来对\(C\)进行充电的。有: \[ R_E=\frac{R(R_1+R_s)}{R+R_1+R_s} \]

\[ V_E=V_{OH}+(V_{CC}-V_{BE}-V_{OH})\frac{R}{R+R_1+R_s} \]

因此,从\(v_{I3}=V_{TH}-V_{OH}+V_{OL}\)充电到\(V_{TH}\)的时间为: \[ T_1=R_{\mathrm{E}} C \ln \frac{V_{\mathrm{E}}-\left[V_{\mathrm{TH}}-\left(V_{\mathrm{OH}}-V_{\mathrm{OL}}\right)\right]}{V_{\mathrm{E}}-V_{\mathrm{TH}}} \] \(v_{I3}\)达到\(V_{TH}\)以后,引发\(G_3\)输出端\(v_{O},v_{I1}\)跳变到低电平,\(v_{I2}\)跳变到高电平,进一步拉高\(v_{I3}\)\(V_{TH}+V_{OH}-V_{OL}\),然后\(C\)开始放电,放电回路如下:

放电回路

放电时间为: \[ T_2=R C \ln \frac{V_{\mathrm{OL}}-\left[V_{\mathrm{TH}}+\left(V_{\mathrm{OH}}-V_{\mathrm{OL}}\right)\right]}{V_{\mathrm{OL}}-V_{\mathrm{TH}}} \] 充放电时间之和即为振荡周期,有: \[ T=T_1+T_2 \approx R C \ln \left(\frac{2 V_{\mathrm{OH}}-V_{\mathrm{TH}}}{V_{\mathrm{OH}}-V_{\mathrm{TH}}} \cdot \frac{V_{\mathrm{OH}}+V_{\mathrm{TH}}}{V_{\mathrm{TH}}}\right) \] 这里约等于的条件是\(R_1+R_s>>R,V_{OL}=0\),进而\(V_E=V_{OH},R_E=R\)

波形图

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

其原理是让电压在施密特触发器的滞回线\(V_{T+},V_{T-}\)之间来回摆动,在输出端得到矩形波,

基本电路

一开始,\(v_I=0\),输出\(v_O\)是高电平,通过\(R\)\(C\)充电。设\(V_{OH}=V_{DD},V_{OL}=0\),充电时间为: \[ T_0=RC\ln \frac{V_{DD}}{V_{DD-V_{T+}}} \] 达到\(V_{T+}\)后,\(v_{O}\)转化为低电平,\(C\)开始放电,放电时间为: \[ T_2=RC\ln \frac{V_{T+}}{V_{T-}} \] 放到\(V_{T-}\)后,\(v_O\)再次变成高电平,\(C\)又开始充电,有: \[ T_1=R C \ln \left(\frac{V_{\mathrm{DD}}-V_{\mathrm{T}-}}{V_{\mathrm{DD}}-V_{\mathrm{T}+}}\right) \] 系统周期振荡的周期为 \[ T=T_1+T_2 \] 占空比为 \[ p=\frac {T_1}{T} \] 于是,只要我们通过两个二极管,使得电容充放电时的时间常数不同,就能控制占空比了,改进电路如下:

image-20221223152142047

波形图如下:

施密特振荡器波形图

数字电路·模拟之章
https://suzumiyaakizuki.github.io/2022/12/22/数字电路·模拟之章/
作者
SuzumiyaAkizuki
发布于
2022年12月22日
许可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