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波技术·波之章

你说得对,但是《微波技术》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独立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,课程发生在一个被称作五(303)的幻想世界,在这里,被神选中的信号将被授予“波导”,导引电磁波。玩家将扮演一位名为“传输线”的神秘角色,在自由的课程中邂逅性格各异、能力独特的圆图们,和他们一起分析阻抗,找回失散的能量——同时,逐步发掘“Black Magic”的真相。

[toc]

传输线理论

微波的工作频率为300MHz3000GHz,对应的自由空间中的波长为1m0.1mm,在这种条件下,日常尺度的导线以及具备很多异于理想导线的性质,被称作“长线”或者“传输线”,理想导线则被称作“短线”。具体来说,当系统的电长度l/λ0.05时,就要用传输线理论来分析问题,这种导线就被称作长线。

传输线方程

对于传输线上的一个微元dz,有其等效集总参数模型:

其中叫分布电阻,叫分布电感,叫分布电导,叫分布电容。理想导体的,理想介质的

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,转换为复频域形式,则有我们所说的传输线方程,也叫频域电报方程 其中叫单位长度串联阻抗、叫单位长度并联导纳。把上面两个式子对求导,再代换,有: 其中 叫做传播常数,是一个取决于传输线物理性质的常数。于是,可以解出传输线方程的通解:

其中叫做传输线特性阻抗,有: 是待定常数,要根据端口条件来确定。

  1. 终端条件

    即已知终端。则有:

  2. 始端条件

    即已知。则有:

  3. 波源阻抗条件

    即已知,有:

传输线上的参量

一次特征参量

分布电阻,分布电感,分布电导,分布电容

二次特征参量

二次特征参量也叫传播特性参量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传播常数和特征阻抗,具体的计算式已经在上面给出了。还有一些其它的特征参量,可以由上面的导出。

  1. 衰减常数和相位常数

    ,那么叫做衰减常数,表示经过单位长度行波幅度衰减叫做相位常数,表示单位长度行波滞后的幅度。对于无耗传输线,有:

  2. 相速度和相波长

    相速度就是等相位面移动的速度,相波长就是等相位面在一个周期内移动的距离。有:

   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,有:

  3. 特性阻抗

    特性阻抗具有如下特点:

    • 同一时刻,传输线上行波电压不同,但是传输线上各点的入射波电压和入射波之比是一个定值,这个值就是特性阻抗
    • 传输线特性阻抗仅取决于传输线的结构,和其长度无关
    • 特性阻抗描述入射(或反射)波电压和电流的幅度相位关系。

工作状态参量

  1. 反射系数

    定义电压反射系数: 电流反射系数可类似定义,但我们一般都用电压反射系数。

    对于无耗传输线,有: 若终端负载处反射系数为,则有: 其中的相角。

  2. 输入阻抗

    输入阻抗是传输线上任何一点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,即: 输入阻抗和线上反射系数可以互相转化:

    需要提醒:上面两个式子对终端也适用,也就是说如果终端直接接入阻抗,是可以直接计算终端反射系数的。进一步,有: 当然,我感觉这个用史密斯圆图更好算。

驻波参量

时,称传输线阻抗匹配,否则称传输线失配。我们用驻波参量来衡量失配程度。

  1. 驻波比SWR(

    驻波比的定义是沿线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,它和反射系数是一一对应的。对于无耗传输线,有: 当完全匹配时,驻波比为1,沿线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相等,

  2. 行波系数

    就是驻波比的倒数。

  3. 驻波相位

    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节点到终端的距离

无耗传输线上的波有三种传输模式:

  1. ,此时阻抗匹配,波形是行波
  2. 开路、短路或是纯虚数,此时传输线处于全反射状态,波形是纯驻波。
  3. 其它情况,传输线处于部分反射状态,波形是行驻波。

史密斯圆图

归一化阻抗和导纳

定义归一化阻抗: 则有: 再定义归一化电标度(电尺寸): 则有: 表达式中不再包含和传输线结构有关的参量,于是此表达式可以适用于任意传输线的分析。

由阻抗和反射系数的一对一转换关系: #### 阻抗圆图

平面转换到平面,可得阻抗圆图:

图中有三个关键点

  1. 匹配点:点,对应点,此时有,传输线匹配,驻波比为1
  2. 开路点:点,对应点,此时,传输线处于开路状态,驻波比无穷大
  3. 短路点:点,对应点,此时,传输线短路,驻波比无穷大

三个圆:

  1. 等电抗圆:指的是圆心在直线上的那些圆,在一个等点抗圆上的点有相等的电抗。在上半平面的电抗大于零,叫做感性;在下半平面的电抗小于零,叫做容性。其圆心在,半径为越小,等电抗圆越大。当时变成横轴,当时变成开路点。

  2. 等电阻圆:指的是圆心在实轴(横轴)上的那些圆,在一个等电阻圆上的点有相等的电阻。其圆心为,半径为越小,等电阻圆越大。

  3. 等反射系数圆(也叫等驻波比圆):指的是圆心在的圆。圆的半径和反射系数以及驻波比有一一对应关系。当反射系数为正实数(即在实轴正半轴)时,对应电压波腹点,于是实轴正半轴叫做电压波腹线;同理,实轴负半轴叫做电压波节线。

    当在传输线上移动时,对应沿等反射系数圆旋转一圈,方向为“源顺负逆”。

于是,在圆图中任意确定一个点,总能找到一个等电抗圆和一个等电阻圆与之对应,这样一来,我们就能读出这个点的阻抗。要确定传输线上其它点的阻抗,只需要按照源顺负逆的规则,在等反射系数圆上进行移动即可。

导纳圆图

把阻抗圆图以圆心为中心旋转180度就是导纳圆图。在阻抗圆图中确定一点,绕等反射系数圆旋转180度,反射系数变为。则处在阻抗圆图中读出的归一化阻抗值就是原位置处的导纳值。

旋转时,波节线、波腹线、短路点、开路点随之旋转。但是“源顺负逆”的准则不变。

在导纳圆图上确定归一化导纳时,有关系:

阻抗匹配技术

阻抗匹配包含两种含义,其一是信号源的匹配,即想办法从信号源中获得最大的功率并消除信号源的反射;其二是负载的匹配,即想办法消除反射。阻抗匹配有三种:信号源阻抗匹配,负载阻抗匹配,共轭阻抗匹配。其重要性有:

  1. 负载匹配时功率最大,功率损耗最小

  2. 阻抗匹配可以改善系统信噪比

  3. 功率分配网络中的阻抗匹配可以吉昂蒂幅度和相位的误差

  4. 保持信号源工作稳定性

  5. 提高传输线 的功率容量

匹配

是一段特征阻抗为,长度为的传输线。如果这段传输线末端接阻抗,那么可以计算出,这部分的输入阻抗为:

推导过程:由公式 代入,得,此时可以把项略去,并把项约分掉,就得:

这个结论也叫“传输线阻抗变换特性”,需要记住。

如果负载不是纯电阻,那么可以把匹配器接在电压波腹点或电压波节点。此时,匹配的目的是要把输入阻抗变成纯电阻。匹配时,首先确定负载所在的等反射系数(等驻波比)圆,然后在这个圆上确定波节点/波腹点,读出对应的电阻值。负载的点和波节/波腹点的电标度的差决定了传输线的位置(这个位置指的是从负载到传输线最近的边缘的距离),在这里放置传输线,其到负载之间的部分(负载+原传输线)等效为纯阻。然后,再把这个纯阻(刚刚读出来的)带入前面的方程中,计算传输线所需的阻抗。

单支节匹配

单支节匹配是在传输线上并联一根传输线枝节,通过调节枝节的位置和长度,抵消阻抗的虚部,从而实现匹配。其步骤为:

  1. 在史密斯圆图上画出归一化负载阻抗的位置,把它旋转180度,画出归一化负载导纳的位置,把导纳的位置记作,电标度为

  2. 首先来求:从点开始,沿着等反射系数圆顺时针旋转,直到和可匹配圆()相交,交点记作,对应导纳,则在此位置并联的电纳即可实现匹配。设点的电标度为,则有:

  3. 接下来求:找到短路点(圆图右侧端点)位置,其电标度为0.25.从短路点开始,顺时针沿着全反射圆移动到电纳值为的地方,记作点。点的电标度为,则有:

以上过程可由如下图示描述,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步骤:

双支节匹配

在单支节匹配中,我们移动枝节的位置,来寻找归一化电导值为1的参考面。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得到这个面呢?有:我们在枝节和负载中间附加一个纯电纳即可。

如图所示,这两个枝节的位置是固定的,我们首先要调节的长度,让号支节所在的参考面的归一化电导值为1,然后再调节的长度,以达到匹配效果。

以下,记:

名称 含义 备注
段传输线(含负载)归一化输入导纳
号支节始端归一化输入导纳 纯纳
段传输线始端归一化输入导纳 在可匹配圆上
号支节始端归一化输入导纳 纯纳
整个系统最前端等效负载归一化导纳
段传输线终端等效负载归一化导纳

于是,我们知道:在可匹配圆上,由于传输线会对于每个对应的点有一个绕着圆心旋转的作用,所以我们把可匹配圆也绕着圆心旋转,称作“辅助圆”。双支节匹配的过程是:

  1. 把可匹配圆绕着单位圆的圆心旋转,画出辅助圆(深绿色)

  2. 确定位置(鲜红色)

  3. 开始,沿其所在的等反射系数圆顺时针旋转,得到(橙色)

  4. 因为是纯纳,所以在一个等电导圆上。画出所在的等电导圆,这个等电导圆和辅助圆的交点就是。由计算出,绘制,读出的电标度,有(鲜绿色):

  5. 画出所在的等反射系数圆,交可匹配圆点。读出.(蓝色)

  6. 画出,有(紫色):

波导理论

导行波的传播特性

导行波的场量都有因子,其中。由麦克斯韦方程和边界条件推导(意思就是我也不想推导)可知: 其中为电磁波在无限媒质中的波数,它由波的频率和传播介质决定。叫波导的截止波数,它由波导系统横截面的边界条件决定,这两个“波数”都是实数。于是,随着频率的不同,有以下三种情况:

  • ,此时有,因为场量不随着距离增长而衰减,称为传输状态。
  • ,此时有,此时场量随着距离增长而指数衰减,称为截止状态。
  • ,这个叫临界状态,分析时认为不属于传输状态,波不能传输。

既然有了“截止波数”的定义,我们也可以顺势定义出截止频率、截止波长:

  • 截止频率

  • 截止波长 其中是理想介质[1]中的光速。

于是,导波系统传输TE波或TM波的条件是: 我们进一步分析传输状态时的导行波。理想导波系统中的相波长[2]称为波导波长,记作。根据相波长和相位常数的定义,有: 我们可以计算出,对于相位常数,有: 于是,相波长为 根据相速度的一般公式,相速度为: 根据群速度的一般公式,将中的表示,有: 以上就是会经常用到的一些传播特性参量。

导波模式

矩形波导

导通模式下矩形波导中TM波的通解为:

【一大坨式子,里面有两个参量

这里的就是波导边界条件决定的正整数,称作波指数。表示沿着波导长边分布的半驻波个数,表示沿着波导短边分布的半驻波个数。都不能是零。每一个都对应着一种电磁场分布,即一种波形,或者说,模式,记作

导通模式下矩形波导中TE波的通解为:

【一大坨式子,里面有两个参量

这里的都是自然数,但是不能同时为零。每一个都对应着一种模式,记作

将各种相互叠加,就能表示出矩形波导中所有可能存在的波形。那么怎么知道某种模式是否存在呢?我们有: 也就是 考察波的(由频率和介质决定),当满足传输条件时,就存在对应的模式。观察这个式子,我们发现当对应相等时,TM波和TE波有着相同的截止波数,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模式简并[3]

通常,我们称截止波数最小(截止波长最大)的模式为主模,也叫基本模式或者最低模式。矩形波导的主模是模。

矩形波导的功率容量(最大传输功率)如下: 其中是波导内媒质的击穿电压。

圆波导

圆波导的分析的大概形状和矩形波导是类似的,也有TE、TM波。

TM通解为:

【一大坨式子,里面有个参量

其中表示第一类阶贝塞尔函数的第个零点。代表了一个TM波的模式,记作

TE通解为:

【一大坨式子,里面有个参量

其中表示第一类阶贝塞尔函数的导数的第个零点。代表了一个TE波的模式,记作

圆波导的截止波长一般查表给出。

在圆波导中,存在两种模式简并。第一种是E-H简并,因为对于第一类贝塞尔函数有,所以的零点相等,因此简并。第二种叫极化简并,是因为坐标的完全对称性引起的。在圆波导中,电磁场的横向分布存在着两种形式,它们具有相同的截止波长,只是极化方向旋转90度。



本站的运行成本约为每个月5元人民币,如果您觉得本站有用,欢迎打赏:

  1. 就是不导电的介质,不是自由空间。 ↩︎
  2. 等相面在一个周期内移动的距离 ↩︎
  3. 严格的定义是:模式简并:截止波数相同但是场分布不同的现象 ↩︎

微波技术·波之章
https://suzumiyaakizuki.github.io/2022/11/07/微波技术笔记/
作者
SuzumiyaAkizuki
发布于
2022年11月7日
许可协议